今天是 ,欢迎您光临深圳市文学学会网!

深圳作家网 | 会员概况 | 联系我们

返回上一页首页 >> 动态资讯 >> 文学活动
忠魂归故里 浩气永长存
发布日期:2025-08-01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2167次      标签:

       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在八一建军节前夕,7月30日上午,由英德市桥头镇党委政府主办,“革命烈士赵立雄归乡迁墓暨桥头镇八一建军节祭拜烈士仪式”在桥头镇举行,镇党委书记冯大彰等镇领导、干部职工代表、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、民兵连长、退役军人代表、民兵代表、中小学师生代表及烈士家属等,以最高礼遇共同迎接赵立雄烈士英灵归故里,安息于桥头镇革命烈士陵园



松柏苍翠,陵园庄严。仪式开始,全体人员肃立奏唱国歌在思念曲乐声中,向赵立雄烈士致哀、三鞠躬,表达对先烈的无比敬仰和深切缅怀镇党委书记冯大彰、家属代表在致辞中共同追忆赵立雄烈士的事迹,弘扬烈士精神。最后,桥头镇专武干部和烈士家属护送英魂土至墓位安葬,依次向烈士敬献鲜花,告慰英烈。

赵立雄烈士出生于1917年5月。他少怀家国,睹山河破碎,生灵涂炭,于1944年1月参加革命,投身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,担任东江纵队北江支队野火大队副大队长。1945年,朱德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军事报告《论解放区战场》中,将八路军、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并称为“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”,东江纵队是华南抗日纵队中最强的主力部队之一在烽火连天的岁月,赵立雄随部队赴汤蹈火英勇作战,驱除日在粤北崇山峻岭间留下了战斗的足迹。1945年7月,赵立雄不幸被捕,身陷江西寻乌监狱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,严刑拷打,铁骨铮铮,坚贞不屈,于同年9月英勇就义,年仅28岁。





新中国成立后,赵立雄烈士家属前往江西寻乌多方寻找烈士遗骸,但早已了无痕迹,唯取一捧浸染过烈士鲜血的“英魂土”带回,安葬在韶关市洞天陵园。今年7月,桥头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获悉情况后,与烈士亲属充分沟通,烈属表达了将赵立雄烈士的“英魂土”迁回桥头镇烈士陵园安放的意愿。

一山一石一丰碑,一草一木一忠魂。为了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,桥头镇共有76名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此次将赵立雄烈士的“英魂土迎回桥头镇烈士陵园,进行统一管护和纪念瞻仰,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革命烈士的敬重和褒扬。

镇党委书记冯大彰在仪式上的致辞中说,无数英雄烈士矢志不渝、前仆后继,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,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。桥头镇通过迎接英灵回家等形式缅怀革命先烈,传承英烈精神,汲取奋进力量,担当历史使命,继续奋勇前进





仪式结束后,冯大彰在镇政府二楼会议室接待了回乡参加“革命烈士赵立雄归乡迁墓暨桥头镇八一建军节祭拜烈士仪式”的烈士家属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一级作家赵小燕一行,与烈属话家常,询问相关情况,倾听烈属心声,传递党和政府对烈属的关心关爱。

赵小燕是赵立雄烈士的大孙女,现居深圳。她和其他烈属一道,衷心感谢英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、桥头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。赵小燕表示,这次活动让烈士魂归故里,英灵得以慰藉圆了几代亲人的夙愿烈士的爱国情怀、民族气节、英雄气概,是激励后代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。追思先烈,后辈定当自强奋进,赓续薪火,尽微薄之力支持家乡建设;作为一名作家,也定当写英雄,颂英雄,用文学的形式讲好英雄故事,用文化的力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

此次接待是桥头镇做好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具体实践,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对烈属的关心关爱和帮扶力度,落实落细各项优抚政策,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拥军优属活动,在全社会营造“崇尚英烈、缅怀英烈、学习英烈、捍卫英烈、关爱烈属”的浓厚氛围。


 

(供稿:钟勇辉)